欢迎光临
小猪养殖坊网站

珍珠鸡养殖过程中出现啄癖怎么办?

啄癖有啄肛、啄羽、啄蛋、啄趾、啄头癖等。它是珍珠鸡一种十分讨厌的行为,一旦群中一个个体发生,则一个学一个而形成模仿,形成恶癖,并导致损伤。啄癖常引起死亡和产蛋量下降。

珍珠鸡

(1)病因。啄癖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环境、日粮和激素等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有禽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密度过大,外寄生虫侵扰,饲料搭配不当,限制饲喂,垫料不足等。日粮因素主要有日粮营养不全价,蛋白质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一般全价日粮颗粒料比粉料、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啄癖。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喂、饮水间隔不足,均会发生啄癖。珍珠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雄珠鸡雄激素的增长,也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此外,禽皮肤外伤出血,输卵管脱垂或脱肛,亦是啄癖发生的诱因。

(2)诊断要点。1)啄肛是最常见的啄癖之一。雏珠鸡不断啄食病雏肛门造成肛门损伤和出血,严重时可因肠管被啄食而死亡;其他雏珠鸡因此而形成恶习,经常啄肛。产蛋珠鸡多因珍珠鸡舍光线太强、珍珠鸡群密度过大,产蛋箱不足,产蛋过早,蛋个大,营养过剩,腹部脂肪蓄积,产蛋后泄殖腔回缩迟缓、泄殖腔外翻,被其他待产雌珠鸡看到后就会纷纷去啄食,致使禽群在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16点之间常出现啄肛,并造成珠鸡死亡(多数发生在每日产蛋高峰期)。珍珠鸡群一旦发此病,有一只珍珠鸡被啄,常被同群更多的珍珠鸡啄食并很快蔓延成全群互啄。2)啄羽常表现为自食羽毛,互相啄食羽毛,有的珍珠鸡被啄去尾羽、背羽,几乎成为“秃鸡”或被啄得鲜血淋淋。啄羽常由于饲料中缺乏钙、硫、维生素B 12等。此外,体表寄生虫,如虱、螨,珍珠鸡为了止痒,常常会啄自己的皮肤及羽毛,最终会导致珍珠鸡自食或互相啄食羽毛。商品肉用珍珠鸡达到上市体重时,如果过分拥挤,也会暴发啄羽癖,引起胴体品质下降。3)啄蛋主要发生在产蛋珍珠鸡群,当饲料中钙(石粉、骨粉)或蛋白质缺乏,捡蛋不及时易发生啄蛋,时间长会形成恶癖。4)啄趾多见于雏珠鸡,因喂养不当(饥饿,饲料槽太少,温度低,禽常积堆吃不上食)或饲料缺乏,致使珍珠鸡在笼中寻找食物而引起,造成自己啄自己或啄其他雏鸡的趾(误认为是虫)。轻者运动障碍,重者脚趾坏死脱落。5)啄伤口常因伤口出血、脱肛等形成异常颜色或化脓形成的异臭;混群时啄斗建成新序群时更容易啄伤。6)异食癖多见于育成珠鸡或成年珍珠鸡,啄食正常情况下不食或少食的异物,如石子、沙子、石灰等等。

(3)防治措施。珍珠鸡群发生啄癖后,应根据发生的原因,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制止。最主要的措施是改进饲养管理条件,同时及时隔离和对症治疗。首先要及时改进饲养管理条件、隔离并治疗病禽,对已有啄癖的珍珠鸡及时挑出、隔离,对已被啄食的珍珠鸡也要及时挑出、隔离,以防恶习蔓延。对因饲料中硫酸钙不足引起的啄羽癖,可在饲料中加入硫酸钙粉剂(把天然石膏磨成粉末即可),每只珍珠鸡每日喂给0.5~3克,效果很好,啄羽癖很快消失;对因饲料中缺少矿物质或食盐而引起的啄趾、啄肛或啄翅等恶癖,采用食盐疗法可治愈,在谷物饲料中补加适量食盐,可使恶癖很快消失,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易发生食盐中毒;对因啄趾癖而造成脚爪受伤的珍珠鸡,可在其脚爪上涂松馏油或木馏油预防本病须注意饲养管理条件,珍珠鸡群不能过于拥挤,经常清扫,大群最好分群饲养。育雏室温度要适当,幼珍珠鸡应有宽敞的活动场地,能够得到充分的运动。每日固定喂食时间,供给充足饮水,可防止啄癖发生。不饲喂单一饲料,特别是某些重要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不可缺乏。及时断喙是防止啄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断喙可用断喙器,操作方法既简单又不受感染。雌鸡舍内设置产卵箱,可以防止啄蛋癖和啄肛癖的发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猪网 » 珍珠鸡养殖过程中出现啄癖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