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小猪养殖坊网站

培育雏珠鸡的主要环境(温度、湿度、密度等)条件

给雏珠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雏珠鸡成活率,保证雏珠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提供雏珠鸡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新鲜的空气、合理的光照、卫生的环境等。

培育雏珠鸡的主要环境(温度、湿度、密度等)条件

(1)合适的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刚孵出的幼雏体温低于成鸡2.7℃左右,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绒毛稀短,皮薄。因此,必须严格地掌握育雏的温度。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和育雏器(伞)的温度,平育时,育雏器温度是指将温度计挂在育雏器(如育雏伞)边缘或热源附近,距垫料5厘米处,相当于珍珠鸡背高的位置测得的温度;育雏室的温度是指将温度计挂在远离热源的墙上,离地1米处测得的温度。笼育时,育雏器温度指笼内热源区离网底5厘米处的温度;育雏室的温度是指笼外离地1米处的温度。育雏的温度因雏珠鸡品种、年龄及气候等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的,育雏温度随鸡龄增大而逐渐降低,弱雏的养育温度应比健雏高些;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的要高一些;夜间比白天高些;阴雨天比晴天高些;室温低时育雏器的温度要比室温高时高一些。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雏珠鸡的状态作适当调整。育雏的适宜温度见表6-2。

表6-2雏雏珠鸡的适宜温度、湿度

育雏温度掌握得是否得当,温度计上的温度反映的只是一种参考依据,重要的是要会“看鸡施温”,即通过观察雏鸡的表现正确地控制育雏的温度。育雏温度适合时,雏珠鸡在育雏室(笼)内均匀分布,活泼好动,采食、饮水都正常,羽毛光滑整齐,雏珠鸡安静而伸脖休息,无奇异状态或不安的叫声。育雏温度过高时,雏珠鸡远离热源,精神不振,展翅张口呼吸,不断饮水;严重时表现出脱水现象,雏珠鸡食欲减退,体质变弱,生长发育缓慢,还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啄癖等。育雏温度过低时,雏鸡靠近热源而打堆,羽毛蓬松,身体发抖,不时发出尖锐、短促的叫声,因为打堆可能压死下层的雏珠鸡,还容易导致雏珠鸡感冒,诱发雏鸡白痢。另外,育雏室内有贼风(间隙风、穿堂风)侵袭时,雏珠鸡亦有密集拥挤的现象,但大多密集于远离贼风吹入方向的某一侧。不同温度下雏珠鸡的反应如图6-1所示。

图6-1不同温度条件下雏珠鸡的状态

(2)适宜的湿度。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湿度的高低,对雏珠鸡的健康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及温度。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可能对雏珠鸡造成较大危害。初生雏珠鸡体内含水量高达76%(成禽72%左右),如雏珠鸡出壳后在孵化器内停留过久,或出雏后超过72小时还没有开饮,或在冬季取暖造成环境干燥时,雏鸡可能发生脱水而增加死亡率。在干燥的环境下,雏珠鸡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这就影响到雏珠鸡体内剩余卵黄的吸收,使绒毛发干且大量脱落、脚趾干枯。雏珠鸡可能因饮水过多而发生下痢,也可能因室内尘土飞扬易患呼吸道病。育雏初期由于室内温度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往往太低,高温低湿会加重上述症状。所以,必须注意室内水分的补充,使雏珠鸡室的相对湿度达到适宜水平(表6-2)。生产中,可以在火炉上放置水壶烧开水或定期向室内空间、地面喷雾等来提高湿度。有条件的珍珠鸡场最好安装喷雾设备。

雏珠鸡养育到10日龄以后,随着年龄与体重的增加,雏珠鸡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排泄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雏的温度又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南方多雨地区或梅雨季节育雏时,情况更加严重,雏珠鸡对这种潮湿的环境极不适应。因水分能吸收机体的热量,育雏室内低温高湿时,会加重低温对雏珠鸡的不良影响,雏珠鸡会因失热过多而受寒,雏珠鸡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高温高湿条件下,雏珠鸡的水分蒸发和体热散发受阻,雏珠鸡会感到闷热不适;而且高温、高湿还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易导致饲料和垫料的霉变,使雏鸡爆发曲霉菌病、球虫病等。因此,雏鸡10日龄后,育雏室内要注意加强通风,勤换垫料,严防供水系统漏水,尽可能控制好育雏室的相对湿度。

育雏室的湿度一般使用干湿球湿度计来测定,要注意使湿球少粘灰尘以利水分蒸发。有经验的饲养员还可通过自身的感觉和观察雏珠鸡表现来判定湿度是否适宜。湿度适宜时,人进入育雏室有湿热感,不会鼻干口燥,雏珠鸡的脚爪润泽、细嫩,精神状态良好,雏珠鸡振翅时基本无尘土飞扬。如果人进入育雏室感觉鼻干口燥、雏珠鸡大量饮水,鸡群骚动时尘灰四起,这说明育雏室内湿度偏低。反之,雏珠鸡羽毛粘湿,舍内用具、墙壁上有一层露珠,室内到处都感到湿漉漉的,说明湿度过高。

(3)适宜的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加强雏珠鸡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和骨骼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性腺发育,从而使雏珠鸡健康成长。因此,合理的光照方案应从雏珠鸡开始。刚出壳3日龄以内的雏珠鸡,为了保证采食和饮水,采用23小时光照。珍珠鸡较理想的光照时间见表6-3。要注意的是,全舍的光照强度要求均匀一致,使珍珠鸡都能看得见饲料和饮水,不致发生惊群。雏珠鸡的光照强度分别为:0~10日龄3瓦/平方米,11~21日龄2瓦/平方米。

表6-3珍珠鸡育雏光照时间表(小时/天)

(4)正常的通风。经常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这是雏珠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雏珠鸡生长快,代谢旺盛,需氧量大,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比大家畜高出2倍以上。另外,珍珠鸡的消化道较短,雏珠鸡排出的粪便中还含有20%~50%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育雏室的温湿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气体对雏珠鸡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或用煤或煤气供暖时(一氧化碳易超标),更要注意通风换气。一般育雏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求控制在0.15%左右,不能超过0.5%;氨的浓度不应超过10毫克/立方米;硫化氢的含量在6.6毫克/立方米以下。一般室内只要经常通风,不会出现有害气体浓度偏高的问题。在无检测仪器的条件下,以不刺鼻和眼,不闷人,无过分臭味为宜。

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密闭式鸡舍及笼养密度大的珍珠鸡舍通常采用机械通风,如安装风机、空气过滤器等装置,将净化过的空气引入舍内。开放式珍珠鸡舍基本上都是依靠开窗进行自然通风。由于有些有害气体比重大,地面附近浓度大,故自然通风时还要注意开地窗。通风时,须注意室外气温变化,随时调整通风量,并严防穿堂风(贼风)。

(5)合适的密度。饲养密度是指育雏室内每平方米地面或笼底面积所容纳的雏珠鸡数。密度与育雏室内空气的质量以及珍珠鸡群啄癖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饲养密度过大,育雏室内空气污浊,二氧化碳浓高,氨味浓,湿度大,易引发疾病,雏珠鸡吃食和饮水拥挤,饥饱不均,生长发育不整齐,若室温偏高时,容易引起雏珠鸡互啄。饲养密度过小时,房舍及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人力增加,育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雏珠鸡的适宜密度见表6-4。

表6-4平养式鸡舍饲养密度(只/平方米)

(6)卫生的环境。幼雏抗病力弱,要求育雏舍在开始育雏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在育雏过程中,要经常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尽量减少幼雏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使其健康地成长。在生产中,往往只注重育雏前的消毒而放松育雏过程中的环境保持,对此应提高警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猪网 » 培育雏珠鸡的主要环境(温度、湿度、密度等)条件
分享到: 更多 (0)